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,需要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。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度重视扶贫工作,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同时,选派精兵强将到辖区开展工作。2020年,高新区工管委、指挥部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,在“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”方面有了明显的巩固提升,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“摘帽”。
树立信心,搬迁户有了工作重拾生活信心
初春,六盘水高新区银矿安置点道路两旁的景观树露出了新芽,放眼望去生机勃发,7栋1单元502室居民郭友明脸上再次露出朴实的笑容。
搬迁前,40余岁的郭友明是水城县顺场乡法德村中心组人士,未成婚的他带着老母亲一起,居住在年久失修的木房中,辛苦一年种土地,收入仅两三千块钱,母子二人生活过得相当拮据,成为了水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。
“在老家一年到头就2000多斤包谷,现在一年有3万多块钱,好多啦!”郭友明表示,由于以前日子不好过,已错过了最佳的结婚年龄,对生活的失去了信心。
2019年年底,郭友明搬进了六盘水高新区银矿安置点后,六盘水高新区工作队积极走访,在了解他的实际情况后,为他在六盘水市第七中学找了一份工作,每月有2000元的固定收入。
针对易地扶贫搬迁而来的建档立卡户,六盘水高新区建立“四个一”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机制(建立一户一本台账、开展一户一策帮扶、确保一户一人就业、实现一户一个目标),压实区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、任务目标,组织帮扶责任人、决战队员、村居干部开展排查核实工作。同时,严格落实《六盘水高新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》等各项扶贫政策,做好贫困户思想工作,为搬迁户实现一户一就业,让其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。
如今,郭友明住上新楼房、有了固定工作和固定收入,他重拾生活信心。2020年,经同事介绍,郭友明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。“有了女朋友,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。”郭友明笑着说,生活好了,找到女朋友后想生过小孩,享受人生乐趣。
解决住房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实现脱贫致富
春节刚过,银矿安置点来了一批特殊客人,他们带着招聘资料及工作岗位,在安置点招聘工人。
“看了一下,也填了资料,具体去哪里还没有定。”何正红说,他去年在浙江台州床厂当学徒,一月2000元的工资太低了,今年准备换一个地方继续打工赚钱,如果找得工作,在家门口就业更好。
听说记者要采访他,何正红说去他家采访他的妻子白龙抽,他就忙着咨询工作去了。
白龙抽住在银矿安置点25栋楼2单元,勤劳的她将家里收拾得整齐洁净。“我们是无房户,政府给了房子就得倍加珍惜。”白龙抽告诉记者,她是水城县阿戛镇刘家寨人,以前没有房子住,于是租房在阿戛镇小学旁边,靠在学校边卖小商品为营生。安置后,是高新区给了她房子住,为她家申请了低保,让她家脱贫致富,过上了小康生活。
如今,白龙抽的老公何正红准备继续打工赚钱,白龙抽则带孩子在高新区读书的同时,准备在周边打点零散工增加家庭收入。她说:“我们已经有了房子,已经脱贫了,靠自己劳动改善生活才是长久之计。”
“将扶贫工作从外界‘输血’转移到自身‘造血’上来,才能从根子上解决脱贫致富,真正实现脱真贫、真脱贫的目的。”六盘水高新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明昌表示,按照“摘帽不摘责任、摘帽不摘帮扶、摘帽不摘政策、摘帽不摘监管”要求,高新区结合实际,围绕“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”,组织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业务培训会21次,开展业务指导100余次,制定印发《六盘水高新区脱贫攻坚培训资料》2000余份,同步更新“3+1”明白栏信息,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“五统一”,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奠定基础。
挂牌督战,为振兴乡村奠定基础
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
如今,走进高新区村居社区,干净整洁的道路映入眼帘,遍地花开,村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持续增强。
在脱贫攻坚中,高新区实行区、社区、村(居)三级领导干部分级挂牌督战原则,坚持现行脱贫标准,紧扣“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”作为实现脱贫致富、推动乡村振兴的治本和长久之策。同时,以户为单位科学合理制定脱贫帮扶实施方案,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,全方位、兜底线,逐户逐人给予政策扶持,目前已达到稳定脱贫标准。
“我们这里已经城镇化了,工作岗位多,致富没有问题。”高新区罗家寨村民杨成银说,随着孩子的长大,家里劳动力增加,收入也翻番了。
如今,六盘水高新区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居民增收,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。2021年,六盘水高新区将围绕“实现高质量就业、实现创收增收、实现社会保障和救助完善、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‘五个体系’提升”等方面,加快实现“输血”脱贫向“造血”致富、数量达标向质量提升转变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续写高新区新篇章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